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前來參觀學習的觀眾絡繹不絕。記者 饒強攝
“一位八旬老人仔細地聽完講解,拉著我的手不愿意松開。她說,小姑娘你做的這件事情很有意義,我的很多戰(zhàn)友沒機會到這座紀念館參觀了,但他們的心愿實現(xiàn)了,有你們還在一直講著他們的故事。”香山革命紀念館今日開館滿月,23歲的講解員楊佳萍說,“這里是我們作為共產(chǎn)黨員踐行初心的地方,更是我們年輕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
類似令紀念館工作人員動情的事兒,最近1個月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累計超過10萬名觀眾從全國各地趕來參觀。很多人自愿捐出自家珍藏。一張老照片、一枚紀念章,背后凝結著普通人的家國情懷。該館常務副館長唐開文介紹,最近將開通網(wǎng)上和微信預約平臺,同時保留電話預約方式,為更多觀眾提供便利服務。
1200余件展品“打造”初心課堂
進入《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展廳,經(jīng)常聽到觀眾自發(fā)的鼓掌聲。《西苑閱兵》油畫前,觀眾梁先生駐足良久。“國慶70周年閱兵,由全軍榮譽功勛部隊代表組成的戰(zhàn)旗方隊令我印象深刻。講解員提示我們,其中一些戰(zhàn)旗就出現(xiàn)在這幅油畫里。這種穿越時空的體驗,令我感動,情不自禁地跟著大家一起鼓掌。”他說。參觀紀念館,更要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革命家革命到底的精神,把愛黨愛國之情轉化為推動祖國建設發(fā)展的動力。
領導人進京“趕考”乘坐的同款吉普車、渡江戰(zhàn)役中解放軍使用的木船、開國大典時懸掛的大紅燈籠……1200余件文物無言,背后紅色往事令人動情。14歲的觀眾誓盈盈參觀完展覽,在留言簿上鄭重寫下自己的承諾,“今后我一定會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不畏風雨。”門頭溝區(qū)委教工委副書記、區(qū)教委主任陳江鋒由衷地說,紀念館就是初心教育的課堂,我們一定會把初心使命變成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自覺行動,努力打造教育精品區(qū)。
新的歷史不斷被創(chuàng)造,這便是對過往最好的紀念。一頁頁留言簿上,滿是觀眾對祖國的深情,對未來的憧憬。“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趕考永遠在路上”“不忘初心”成為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詞句。
愛黨愛國情展廳交融共鳴
紀念館講解是謝尹楠的第一份工作。“每次講解,我既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也是聽講人。”她說,好幾次講到“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chǎn)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毛澤東當選國家主席時,全場起立鼓掌”時,很多老年觀眾就會自發(fā)的鼓掌。“這種氛圍影響下,我仿佛身臨其境,走進了那些激動人心的場景。”
900米的展線上,愛國心被激發(fā),愛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楊佳萍說,觀眾中有很多年輕觀眾看展非常細致,經(jīng)常提一些講解詞外的問題。“展線上有一張周恩來總理很精神的照片。觀眾好奇當時他多大?我趕緊回去查資料,和同事探討,請教專家。這是年輕人感興趣的點,我回答出來了,就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愿意更多了解那段歷史。”
“鄧小平和大學生在哪兒拍攝的這張照片”“‘勞動大學’的說法沿用了多久”,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成為講解員們的研究課題。謝尹楠說,說話必須嚴謹,不能是小道消息。這是對歷史應有的尊重。“我們的態(tài)度會感染大家,觀眾的熱情也打動著我們。每天我都感覺到了實打實的獲得感。”
紀念館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在用奉獻踐行初心。增加殘疾人快速通道、設立黨員先鋒崗、結合初心教育升級講解詞……紀念館辦公室負責人郭麗說:“紀念館剛開放,觀眾參觀熱情高,人員等各方面比較緊張,加班加點是難免的。但是沒人抱怨,大家都主動承擔。”
十余件紅色文物新入藏
鮮活的展覽,依靠的是珍貴的藏品。唐開文說,相當一部分是依靠社會力量——老戰(zhàn)士、將領后代、老戰(zhàn)士后代、普通民眾及紅色收藏家等諸多民眾和機構的無私捐贈。
一人一物,一段段記憶有了溫度。
展廳里,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編印《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等反映擬定國旗、國徽、國歌的系列珍貴檔案;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程序等反映開國大典的系列珍貴檔案尤其引人關注。這些是愛國名將、民主人士陳銘樞女兒陳佛新捐贈的。它們不僅是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見證,更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這些文物的入藏,不僅豐富了紀念館館藏,而且能使觀眾通過文物近距離走近籌建新中國的重要歷史。”紀念館文物征集研究部工作人員桂星星介紹,開館滿月,已經(jīng)接收了十余件文物捐贈。“一張老照片、一副手套,看上去不起眼的東西,里面是幾輩人的記憶,彌足珍貴。”
除了文物征集,紀念館計劃開展口述史整理。“開國將領后人、親屬,新中國成立前后的親歷者紛紛來館參觀,我們要抓住機遇,將珍貴的回憶記錄好,留存下來。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更鮮活、真實的歷史。讓紅色基因得以傳承。”(記者 劉冕)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 高臺縣新壩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紅崖子分院多措并舉積極推動醫(yī)共體建設工作2022-01-16
- 福田人:先核酸再買藥!這39類藥品需到定點藥房購買2022-01-16
- 馬術運動拓開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牧民致富路2022-01-16
- 城東湖街道向先進社區(qū)“看齊”2022-01-16
- 在巍巍長城間守望(青春日記)2022-01-16
- 注意!福州市中心這條路出行有變2022-01-16
- 市政協(xié)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fā)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qū)對城區(qū)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wèi)光,任杭州市政協(xié)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qū)發(fā)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xiāng)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xiàn)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tǒng)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qū)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yōu)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qū)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nóng)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chǎn)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qū)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wèi)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xù)發(fā)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xù)7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措施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