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初樣
電影《火星救援》描述了主人公試圖在火星上種植土豆的情節(jié)?,F(xiàn)在,這一愿景有望被中國率先完成了。2018年,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將作為一位特殊的乘客搭乘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表面,里面將放置馬鈴薯種子、擬南芥種子、蠶卵。兩種植物將在100天的實驗期限內生根發(fā)芽,開出月球表面的第一朵花。而蠶也將完成蟲卵孵化、幼蟲生長發(fā)育和破繭成蝶的完整生命周期。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總設計師謝更新教授介紹,2018年年底科普載荷將“搭乘”嫦娥四號登上月球,實現(xiàn)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開展生物學實驗。這項生物實驗將通過小型照相機,向全球直播。
6月18日,“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總設計師謝更新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詳細介紹了月球上種植馬鈴薯等這一生物學實驗的設想和過程。在謝更新看來,這次實驗雖然需要克服諸多困難,但意義深遠,它將成為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對人類未來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義。
人類首次月球表面生物實驗
北青報:當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實驗設想?
謝更新:其實在其他星球上種植生物是很多國家都在研究的領域。中國之前的探索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在月球落地,這次試驗算是探索過程的另一個創(chuàng)新。
北青報:是哪些人在開展這一實驗?
謝更新:這個項目是由重慶大學牽頭的科普載荷,已歷時兩年多的實驗,除重慶大學外,湖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高校和企業(yè)也參與其中,涉及機械、控制、環(huán)境、生物、光學、能源等多學科交叉的多個研發(fā)團隊。團隊核心的工作人員有二十多個。
北青報:“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是什么?
謝更新:這是一個圓柱體狀的裝置,高18厘米、直徑16厘米,由鋁合金制成,表面貼有我國國旗以及重慶大學和研究中心的標志。整個科普載荷月面微生態(tài)圈重量為3公斤,但是它的成本造價在千萬元以上,單里面相機就達60萬元。
北青報:與其他國家相比,這次探索在國際上處于什么位置?
謝更新:我們國家的這次探索是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相比,都是領先的。這次探索也將證明,在國際上眾多國家中,我們國家的空間探索正在由之前的跟隨轉換為領先、領跑的階段。
與美國去年NASA空間站開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我們這次的實驗位置距離地球38萬公里,與離地300多公里的國際空間站相比要遠得多。
月球溫差大輻射強 種植面臨不少挑戰(zhàn)
北青報:這次需要克服的困難有哪些方面?
謝更新:在月球上是連續(xù)14天白晝再轉換為連續(xù)14天的黑夜,高溫能達到100多攝氏度,低溫又降到零下100多攝氏度。
另外,月球上的紫外線沒有經(jīng)過過濾,動植物的生存需要面臨高輻射、微重力等惡劣環(huán)境。這跟地球上的生存環(huán)境差距太大。這些都是要克服的難題。
北青報:那馬鈴薯、擬南芥和蠶靠什么生存呢?
謝更新:我們的“月面微生態(tài)圈”其實就是在模擬動植物在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裝置里面會帶有水和配備好的營養(yǎng)液,通過一定的技術讓罐子里的溫度保持在1℃~30℃之間,控制好里面的濕度、養(yǎng)分。
另外,動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靠吸收月球的自然光來進行的,整個裝置里面是沒有燈光的,是通過“罐子”中的光導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進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供蠶卵吸收,然后蠶卵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給植物種子。
北青報:動植物搭載“嫦娥”登上月球怎么克服超重問題?
謝更新:實驗過程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如何把種子和蠶寶寶固定在“罐子”里,使其在發(fā)射過程中不會因為超重等壓力而散落。
我們在容器的設計和重量上都經(jīng)過反復計算,比如由于土壤太重、利用效率不高而選擇了營養(yǎng)液,種子和蠶寶寶也通過技術實現(xiàn)了超重情況下的固定。
馬鈴薯有望成人類太空生存的一種食物
北青報:為什么會選擇馬鈴薯、擬南芥、蠶這三種動植物?
謝更新:首先從生物自身的條件,選擇的植物和生物要相對能耐高溫和低溫,生長周期也不能很長。經(jīng)過實驗,這三種動植物都是比較符合條件的。
另外,選擇馬鈴薯也是為人類下一步的太空生存提供支持,目前國際上很多國家和研究機構都將馬鈴薯作為人類在太空生存的主要食物。
其次,動植物的選擇上也會選擇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馬鈴薯是再常見不過的食物,蠶寶寶比較可愛,生長周期中也有破繭成蝶這一步驟,有比較好的寓意,象征著中國在空間探索的進步創(chuàng)新。
北青報:后期培育的馬鈴薯有望成為人類的食物嗎?
謝更新:這是一種可能。我們會在同時期、相同條件下在地球上進行實驗,將兩者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和分析。通過實驗,有可能在月球種植的馬鈴薯質量和產(chǎn)量都相對較高,但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北青報:后期人類有可能在月球上生存嗎?
謝更新:如果植物種子能在這個環(huán)境下發(fā)芽、生長、開花,蠶卵能正常孵化、幼蟲成長發(fā)育、破繭成蝶,一定程度上說明人類在月球居住不是夢想。
如果實驗成功,它將為人類開展地外星球生存提供技術保障和奠定基礎。就像這個月面微生態(tài)圈放得無限大,理論上人類也可以在月球居住。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 市政協(xié)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yè)發(fā)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fā)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yè)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qū)對城區(qū)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wèi)光,任杭州市政協(xié)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qū)發(fā)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xiāng)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xiàn)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tǒng)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qū)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yōu)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qū)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nóng)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chǎn)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qū)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wèi)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xù)發(fā)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xù)7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lián)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zhàn)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qū):“紅色存折”讓社區(qū)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y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