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傳統(tǒng)民俗活動“抬龍閣”熱鬧巡游 希拉里
【解說】3月3日,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南安分會場暨洪瀨龍閣申報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啟動儀式和民俗文化踩街等活動熱鬧開場,全方位展示南安深厚的文化底蘊。
【解說】當天,在洪瀨鎮(zhèn)瑞基廣場,五彩繽紛的龍閣、水車閣、雨傘閣等隊伍依次排開,孩子們坐在閣棚的高凳上,身穿漂亮的戲服,裝扮成古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是神話人物。
【同期】泉州民俗專家謝萬智
龍閣,我們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叫做妝閣、臺閣,它也是一種全國性的一種非遺事項。那根據泉州府志跟南安縣志記載,明清的時候,明朝的時候就有這種龍閣、妝閣、臺閣的這種文化事項。那在洪瀨地區(qū),這個龍閣、臺閣以前也有蜈蚣閣等等,也是很盛行的。這反映出了洪瀨地區(qū),洪瀨人民老百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重視的程度。
【解說】巡游開始后,閣棚節(jié)節(jié)相接,彎彎曲曲,長長的龍閣在鎮(zhèn)里的街頭巷尾逶迤而行。據了解,洪瀨龍閣因其造型獨特、內涵豐富、鄉(xiāng)土文化氣息濃厚而深受民眾喜愛,并在海內外逐步擴大影響,F(xiàn)今,隨著經濟發(fā)展和觀念的變化,龍閣從肩扛變成了車載電動。
【同期】泉州民俗專家謝萬智
龍閣它作為一種形式,一種非遺的表現(xiàn)形式,它所承載的就是多種文化在我們泉州集中起來,比如說很多歷史傳說,它都通過妝人、小孩子的妝,裝扮成那種角色,其實一臺龍閣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歷史。所以說,我們叫做龍閣扛歷史,他肩扛的是一段歷史。我們的海絲要通未來,所以叫做,龍閣扛歷史,海絲通未來。
【解說】千年古郡南安曾是閩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南安市委宣傳部長吳忠溪告訴記者,此次在家門口承辦“海絲”國際藝術節(jié),將是展示南安“海絲”文化、打響“海絲”文化品牌的難得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