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南坪鎮(zhèn)南坪村支部書記崔虎林,最近頻繁在相隔50多公里的市、村兩地間奔波。一方面要照顧好暫時居住在安置廉租房里的鄉(xiāng)親,另外還要牽掛依然居住在村里的十幾戶村民。“我不累,很多基層黨員為了保證大家過好年,這幾個月都沒怎么回家,村民的生活是他們最大的牽掛。”崔虎林說。 2016年8月29日11時至9月1日14時,受臺風“獅子山”影響,延邊州強降雨持續(xù)近100個小時,全州平均降雨量近150毫米,接近全年降雨量25%。因為暴雨,洪水一度沖斷了和龍市通往南坪村的公路,在成為“孤島”的一天多時間里,崔虎林不僅按照上級要求克服山路遠、位置偏、轉移難等困難提前將危險區(qū)域群眾全部轉移到高地,并安排專人24小時盯守,避免有人再次回家中途遇險,而且還在村部前支起了大鍋,親自為120多名受災群眾準備伙食,這才保證全村群眾在災難面前無死亡。 年過六旬的村民于粉玉家被洪水吞沒,暫時免費住在和龍市區(qū)廉租房里的她大年三十讓孩子給村委會主任朱德權發(fā)拜年短信,說“暫時的家”明亮且溫馨,感謝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受災群眾的關懷和照顧。朱德權回信告訴她,鎮(zhèn)里為村民新修的樓房已經在節(jié)前封頂,今年7月就能回村入住。“節(jié)前市里給每個村民都發(fā)了600元左右的慰問金,很多領導和社會團體也送來了節(jié)日慰問品,大家年貨備的和往年沒啥差別,這讓大家心里很暖。”朱德權說。 因為洪災,即便是春節(jié)期間,南坪村的村道上也冷冷清清的。記者看到,村部里,當時洪水在白墻上留下的泥印依舊清晰可見。村鎮(zhèn)的飯店也不再營業(yè),玻璃門窗上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南坪鎮(zhèn)黨委副書記雷霆指著南坪村村部外不遠處被白雪覆蓋的耕地說,全鎮(zhèn)在圖們江洪災中有1080公頃耕地受災,560公頃耕地絕收。大災面前,之前村里爭取來的扶貧項目——畜牧業(yè)為百姓脫貧“雪中送炭”:年終歲尾,村里的30戶貧困戶中每人拿到“養(yǎng)牛分紅”千余元,這使得貧困人口的人均收入在2016年達到3200元。 “如果不是洪災,去年絕對是一個豐收年。突然的天災讓很多村民不免悲傷,但很多人表示,房子可以再建,莊稼可以再種,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崔虎林說,平均收入看是脫貧了,但扶貧任務并沒完成。等村民們遷回村里,住進樓房,生活成本會增加,也不排除有人新的一年因災、因病再返貧,他們要繼續(xù)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 這些年來,延邊州開展“邊陲黨旗紅”“共產黨員服務城”等活動,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力和向心力。洪水來臨前,黨員沖鋒在前,挨家挨戶通知,帶領群眾緊急轉移;洪水過境時,一個個黨旗和國旗飄揚的村部是群眾暖心的家;災后重建中,紅旗下的廣大基層干部更是群眾值得依靠的“主心骨”。和龍市委書記金烈表示,2017年,和龍將繼續(xù)深入實施農民增收、環(huán)境改善、社會保障、機制創(chuàng)新、思想扶貧、金融扶貧“六個工程”,計劃將實現(xiàn)2635戶4887人脫貧,域內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摘帽”。 看著空空蕩蕩的村民活動室,崔虎林說他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期待這里再熱鬧起來。“這個大炕要燒起來,這本村圖書室的借閱登記表也會再寫滿的。大家一起來村部樂呵呵地分取特色產業(yè)的紅利,那日子很讓人向往啊!” |